江蘇省教育廳文件
蘇教職﹝2016﹞25號
省教育廳關于建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意見
各市教育局,昆山市、泰興市、沭陽縣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4〕109號)精神,深入推進《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實施,推動我省職業學校增強辦學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現就建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精準落實國家和省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教育現代化為方向,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十三五”末,建立基于標準化教學設施、完整的教學工作狀態數據、學校自我診斷自主發展、行政部門有效監管的標準明晰、全程監管、多元評價的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職業學校吸引力、核心競爭力和社會美譽度明顯提升。
——建立目標明確、標準科學、導向鮮明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堅持標準引領,兼顧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職業學校實際情況,在辦學基礎設施、專業建設、實訓基地、信息技術應用、師資隊伍建設等環節制定明確的標準目標。通過實施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現代化實訓基地、智慧校園、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創建工程,全面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
——建立規范有序、全程監控、自我診改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規范職業學校教學文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等)和教師教學行為;實施專業設置、招生入學、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畢業就業等全流程質量管理;著力提升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自我診斷自主改進的能力,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
——建立內外結合、多元并舉、客觀公正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健全以教育行政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相關部門指導、第三方有效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堅持學校內部評價與外部(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家長、社會等)評價并重,堅持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機構多元化,營造開放透明的評價氛圍,全面客觀展現職業學校辦學成果。
三、重點任務
1.全面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辦學。進一步完善各類職業學校建設標準、專業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實訓基地建設標準等。到2020年,全省建成10所左右國內知名一流職業學校;建成100所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50所優質特色職業學校;建成350個現代化中職專業群和100個現代化五年制高職專業群;建成300個現代化實訓基地;建成110個職業學校智慧校園;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實施。
2.制定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指標體系。根據我省職業學校實際,研制包括基礎能力、德育工作、專業水平、質量保證、課程教學、學生發展、教師素質、制度建設、管理運行、校企合作、特色創新、服務貢獻等要素的全省統一的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及其《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力求全面、科學、可行,以此形成學校教學規范化管理、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質量年度報告、學校辦學能力評估等各項質量評價評估的觀察要素和標準依據。
3.提升職業學校規范化管理水平。貫徹落實《江蘇省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6-2018年)》(蘇教職﹝2016﹞4號),實施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現代學校制度健全、管理隊伍能力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學校文化育人創新、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等六大行動,顯著提升管理能力,持續增強辦學活力,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全面建立依法治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運行機制。
4.提高職業學校自我診斷與自主發展能力。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扎實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各職業學校建立周期性教學工作診斷改進與常規性教學質量監控有機結合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規程,成立由校領導、骨干教師代表、校外職教專家、行業企業專家、家長代表參加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工作委員會,統籌實施教學工作診改和常規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并設專門機構負責日常工作。教學工作診改按《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蘇教辦職﹝2016﹞14號)進行。
5.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教育,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針對性開展職業素養教育。以“江蘇省職業學校‘三創’優秀學生”、“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標兵”等身邊典型為榜樣,引導學生自覺踐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全面實施中等職業教育“2.5+0.5”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4.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做中學、做中教”,推行項目教學、場景教學、主題教學和崗位教學,完善分層教學制、走班制、學分制和導師制。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 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教職成﹝2016﹞3號),強化認識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等專業技能實踐性教育教學。堅持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推進校企深入合作。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
6.強化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應用數據平臺定期開展職業學校第三方專業診斷和專業評價,推進職業學校專業標準化建設。完善區域性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評價制度,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優化機制,強化專業與產業對接。按照“突出優勢、聚焦特色、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的思路,實施職業教育現代化專業群建設計劃。
提升職業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實施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建設,覆蓋所有專業及主干課程。建立課程內容跟隨產業技術動態更新機制,推進課程的綜合化、模塊化和項目化。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統籌推進中職與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工學比例、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等方面有機銜接。結合現代職教體系試點項目的實施,遴選建設一批具示范作用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材及其配套資源。
以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項目為載體,不斷提升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干教師相互兼職制度。依托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一批“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強化職業學校優秀教師團隊建設,建成200個江蘇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
7.開發并應用職業學校省級數據平臺和管理系統。省教育廳統籌建設江蘇省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平臺和省級通用管理平臺,狀態數據由職業學校及時準確錄入并定期更新,形成省級架構五級(國、省、市、縣、校)應用的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平臺,統一用于數據發布、學校評估、專業評價、課程評價、教學診改、學校管理、質量年度報告編制等相關數據應用。
8.全面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建立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制度的意見(試行)》(蘇教職〔2014〕36號),完善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測試等內容的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建構定期進行學業水平考試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推動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實施。建立全省統一的專業技能考核測試平臺,將學業水平測試與技能大賽、教學大賽等有機結合,共同構成立體化、多維度的教學水平和學習效果監測體系;建立校、市、省三級學業水平分析體系,每年撰寫分析報告,及時反饋指導教學,充分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對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基礎性監測和評價功能。
9.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利用數據平臺,加強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分析,形成省、設區市、職業學校三級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省教育廳對各市教育部門和學校完成的質量年度報告進行檢查和抽查。職業學校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應圍繞“質量年度報告編制提綱”和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指標體系,全面客觀呈現人才培養狀況?偨Y成功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形成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社會監督、促進發展的機制。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采用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門以及學校門戶網站等公開形式向社會發布,接受社會監督。
10.依法依規開展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按照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的工作部署,應用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系統和省中等職業教育綜合管理系統,省內各職業學校及時準確錄入相關狀態數據。委托第三方進行本省職業學校數據分析,撰寫完成省級評估報告,依法向社會發布評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按程序接受國家評估。
四、實施要求
1.明確職責分工。省教育廳負責制定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及指標體系,建立江蘇省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及通用管理平臺,組建省級專家委員會,制定全省職業學校質量保障實施計劃,明確重點任務和時間進度,組織業務培訓、指導和督查。各市教育局負責制訂本地區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具體實施方案,健全相關工作制度,不斷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建立職業學校質量保障的督查指導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職業學校是落實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的責任主體,各校要根據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工作意見,制定本校教學質量保障實施細則,建立本校教學質量保障工作委員會,落實組織與人員保障,健全教學工作診改、教學質量監控、辦學能力評估、質量年度報告等工作機制,上下聯動,部門協作,確保教學質量保障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2.統籌工作進度。2016年組織47所國示范中職學校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試點工作,其他職業學校2017年啟動;2016年起,省三星級以上職業學校發布質量年度報告,按管理權限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其他學校2017年實施;2016年底前完成江蘇省職業學校質量標準指標體系制定和職業學校狀態數據管理系統構架,啟動狀態數據管理系統試運行(重點任務分解表詳見附件)。
3.落實經費保障。省教育廳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用于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標準指標體系研制、數據平臺建設、專題培訓研究、診改抽樣復核、學業水平考試、委托第三方評價等相關工作。各地教育局要針對職業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相應安排所需經費。職業學校要落實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經費,相關經費可在省市職業教育相應創建項目中列支。
4.開展實踐研究。職業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復雜性和專業性,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各市教育局和職業學校要整合本市教研力量,組織開展職業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實踐研究,突出問題導向,設立研究專題,創新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實效。省教育廳將適時召開全省職業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工作研討會,總結推廣各地典型經驗做法,不斷健全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省教育廳
2016年9月21日